贸易战当前,中美社会状态的一些对比心得

站长最近因为有事情去了一趟美国,一路除了看看风景,主要就是观察美国社会和美国的基础设施,制造业,零售业和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服务,对比对比国内的相关行业,分析一下两个国家的前景和未来,最近这一年,也去了东三省这些发展比较慢的地区,也去了北上广深这些发达地区和城市,走南闯北看了一圈,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更多…)

中国2030(未完待续)2020.07.23更

题外话: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呢,一方面是朋友问我关于未来交通方式的一个畅想,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想把我对未来的一种思考来写出来,梳理一下。阿西莫夫在《基地》系列小说中提出来一种叫做心理史学的学问,令我印象深刻并牢记在心。另一方面,三体中章北海对于人类发展的预判,艾AA对于未来预判导致的严重后果等等。。。(剧透会被打死,还是算了)都指向了一个事情,就是通过对于过去,对于现实的一个分析,对科技发展进步的速度,对科技应用的速度进行分析,可以更好的,更准确的预测未来的一个趋势。比如叶永烈先生所著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在1960年左右这个年代,就已经预测了很多现实中会发生的事情,这和叶永烈先生优秀的科学素养和幻想,分析能力是分不开的。科幻存在的一个意义就是指示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我写下这篇中国2030,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不一样的思路。 (更多…)

站长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些看法

2017年8月7日,阅读geekpark对话李志飞有感。

现实世界秩序中,人们对于黑箱是十分反感并恐惧的,政府,企业,人与人之间,存在黑箱,即是信任崩塌的开始。但人机之间不一样,我们对机器的印象停留在给予指令,机器给予固定反馈的固有思路上,也就是说,如果机器给予的反馈是固定的,我们不会有什么惊喜和好奇,但如果是ai,如果是人工智能,给予人类一个黑箱运算后的回应,人类将会是震惊和好奇的,并试着弄懂黑箱内的算法和原理,反馈越出乎意料,人类也就越会好奇,这点和女票差不多,一个你猜不透还经常让你感到惊喜的另一半,你虽然猜不透,但你很喜欢,人工智能达到这样的时候,才是真的智能。

科大讯飞也好,出门问问也好,正如此文所说,解决了第一步问题:让机器听懂你在说什么,解决了自然信息输入这个人机交互的最大瓶颈,剩下的黑箱构建,可能就得考靠机器学习和更加高深的自我进化算法了。。

2017年10月30日 阅读geekpark索菲亚的炒作介绍文章有感。

从茹毛饮血到拥有上天入地的科技,人类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一直耐心将知识和经验总结、记录,传承。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但有三点是人类所规避不了的问题,1,个体脑容量有限;2,人的寿命有限;3,人与人交流之间必定存在信息差;当人们发现上述三点的阈值限制人类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大概就想着该如何开外挂了:
①人工智能
②改造人体
③巴结外星人
第三点先不说,从人类的道德观来看创造一个比自己更聪明的生命体来教育启发辅助人类自己似乎比给自己动刀子更符合伦理观念,但同样是刀尖上的舞蹈,还真不见得人工智能比改造人类身体基因组以及克隆嫁接转基因更安全。。。不过这俩干的都是上帝的活。
历史上来看,无论是发明枪,炸药,还是发明核武器的时候,人类都不在乎这些会让多少同类死去,让世界变得多么可怕。人工智能也将会是这样。人类社会一切行为最终都会汇聚成一句冷冰冰的话:发展才是硬道理[机智]
而我们在默默的发展中度过默默一生。

 

 

 

闲感

一个没有思考完善的悖论,关于过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启发方面:
1.一个比人类更聪明的智能生命来教落后的人类是没有意义的。
2.如果智能生命没法发现教人类是无意义的,那就称不上智能。也就是说,它教人类,就非人工智能
3.人工智能达不到教育人类的水准,也不叫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不会教育人类的。

 

 

 

hololens的再认识

转眼间,距离上一篇blog文章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了,总想写点什么,却又不知从何下笔,絮絮叨叨说一些想法吧。
这个月工作比较清闲,只是处理一些闲杂事务和遗留问题,闲则思变吧,想着去学学hololens,买了课程,还没看,惰性不低。
越了解,越失望,其实如此,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很多鼓吹AR的事情,本认为快到风口,但实际上大家都清楚,看过教程之后,似乎对于hololens的运作原理有了一点理解,unity是很重要的交互工具,对于房间的扫描和深度数据+图像识别是执行交互的根基,想要与第三方物体发生互动,可能还需要能够主动给予hololens输入信号的物联网芯片或者对整个需要互动的物体的图像识别能力达到很高的层级,
AR交互的根本概念其实就是一个  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可视化展现的过程,微软在宣传片中已经很好的畅想了未来hololens的使用情境,hololens梦想是扮演互联网信息终端的最终形态,但感觉说实在的,目前技术离梦想还很遥远,很遥远……
苹果和谷歌入局之后,估计MR行业会诸注入一大笔新鲜血液,但正如智能手机普及之路一样,让手机行业放低门槛,推向世界的,不是靠研究所里那些高大上的程序猿和产品经理,不是靠实验室里的科学家,靠的是广深无数家山寨小厂,供应链厂商,以及吸着有害气体,跑着肮脏车间,在满是老鼠蟑螂办公室里办公的那些小员工和身披大金链子一眼只看利润和市场的土老板。感谢他们让产品的单价降到了足够低,门槛足够低。接下来,还要感谢那些各国地下室,车库里的那些充满着激情的geek,他们让产品更具可玩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不断的推进产品向终极形态完善,向终极形态进化。
所以,还是重申老问题,降低入局门槛,提高可玩性和实用价值,是通向产业发展的唯一途径,是走向风口的必经之路。

——alan / www.gongyeshej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