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早已进入信息爆炸时代。毫无疑问,今天我们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量是过去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巨量的信息呢?

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我们都是渴求信息的,这是人类的本质所决定的。

在刀耕火种的时代,更多的信息能够让个体和种群更好的抵抗自然威胁,延长个体和种群的寿命。在战乱年代,更多的信息可以助力于一方势力取得大捷,甚至统治整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破译的密码信息将日本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舰队葬送在太平洋的深海中,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无论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还是街口马扎上坐着聊天的老奶奶,都在无比的渴求有价值的新信息,这些信息将帮助他们抢占时代的先机,成为群体的中心。

但是,信息爆炸时代,对于普通的个体来说,应该如何面对呢?

 

当你掏出手机

当你打开微信朋友圈,看着周围朋友的日常,对每一位朋友的近况都了如指掌。

当你打开微信订阅号消息,打开今日头条,浏览一圈,国家大事尽在掌握,学英语的订阅号发的文章又讲了一个有趣的单词,感觉自己好像记住了,但想想前几天发的啥来着一点印象也没有。

当你打开小红书,系统推送的各类信息扑面而来,你在这上面学到了各类生活技能,接受了各种焦虑,开始打开淘宝下单各种种草产品。

当你打开抖音,看着唱歌、搞笑视频,感觉整个人都得到了放松

当你打开快手,一个个小故事让你得到了视听享受,点点小红心,好像支持了一种社会正义。

当你打开微博,看到热搜榜开始吃瓜,看到这个明星又塌房了,我家的明星又出了新专辑转发支持一下,还不小心刷到社会热点话题,在评论区留下了自己的意见,感觉参与了社会的治理进程。

当你打开百度、浏览器、hao123、2345、360首页上轮播的热点新闻抓住了你的眼球,今天又有大事发生。

在人类历史上

信息与交流从未像今天一样唾手可得。

但是人类的大脑并不是被训练成能够接受并处理这么多信息的,我们不断的进化训练,不断的增强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是有时候也忽略了我们自己能够接受多少信息,在接收信息的同时,

经常看到有网暴自杀的新闻

其实这也不能怪自杀的人有抑郁症什么的,本质上还是个体对信息的处理与看待有关

老一辈的人很难理解网暴对年轻人的影响有多大,大部分人觉得自己在网上被骂了,那就跟被野狗咬了一样,要么打回来,要么我躲开,网上有人骂那不上网不就得了?

但是,现在00后,90后,等等更年轻一辈的孩子们,从小就在互联网环境下长大,互联网上的身份是另外一个替身,是另一个avata,也是自己本体。对互联网上的本体的辱骂也是对很多人眼中的自我存在价值的否定,所以才会导致很多人轻生跳楼,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所以回归这个主题的本质,也就是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实现自我的救赎。

如果你每天闲下来最大的乐趣就是打开抖音刷无脑视频

如果有时间就愿意打开朋友圈看看大家都在干啥,打开群聊开始扯皮

如果你无法静下心来看一本书、思考一个问题、准备一场考试、构思一篇论文、撰写一个专利、专注完成一整天的工作。

如果你开始对社会和自己的存在感到失望

不妨卸载掉你手机中的微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拼多多、小红书、关闭朋友圈。

通过减少信息源的方式降低自己的信息负荷,开始沉浸式的看一场电影(2到3小时),看一本书(数十小时)、解决一个眼前重要的问题、。且通过专注于单一信息源来提升自己的专注能力。这样锻炼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的注意力会好很多,并且不再去过度在意他人的言语和生活,有时也能更好的摆脱社恐和抑郁症。

待你产生信息免疫,你会发现自己终于可以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对自己说:“别的事情,管我屁事,我的事情,关你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