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这部充斥着约炮滥交,不伦,婊子立牌坊,百合,价值观毁灭最后还能洗白的作品如何能等堂而皇之的登上PPlive和Bilibili并获得令人咋舌的播放量(截至目前点击量:PPlive 4700万 b站 2000万)。
首先,虽然说第一集就被震惊到了的我感觉这部应该是个雷番,但居然还是忍住反感把它看完了,看着看着,隐隐约约觉得剧情似乎从哪里见过,从哪里听过,作品或许有些夸大的地方,但是不得不说,这样的人,确确实实存在于这个世上,并就在我们身边。作品阐述的都是价值观崩坏后的内容,说不会引导青少年的价值观,这明显是不负责任的,在小时候三观懵懂尚未确定的时候,任何事情都可以是去模仿和实践的,知乎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动画《人渣的本愿》是否可能对青少年三观带来负面影响? 多数答主小朋友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挺不负责任的,侧面也反映出知乎用户人群低龄化倾向吧。无论什么作品,只要传播出去,自然而然会对受众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动画电影游戏分级政策尚未出台的我国,影响和扩散尤其严重,到底是一刀切还是分级,这个该是政府早就该思考解决的问题。
说到价值观,日本人有些地方要比国内激进一些,从school day到俺妹到****等等,各类拷问价值观,吊打观众的胃和脾的片子层出不穷,国内往往由于传统原因,对这些问题或避而不谈,或偷偷摸摸的干,甚至用一些鸡汤也好,毒品也好,意淫也好的郭敬明类小说麻痹自己,玛丽苏从来都不是小众文化,如同各类超神修仙之于男生,如同《泡沫之夏》《XX总裁》这类意淫小说一直是一大部分青春期少女们捧读的热书,价值观这个东西,一方面,自己根据外界输入的价值观而形成,这种输入源于媒体,书籍,网络,口耳传诵,而另一种校正价值观的方式,叫做社会。通过彻彻底底的痛苦和现实来捶打个人树立的价值观。其实多数人呢,都能在外界的引导下树立不错的三观,尤其是在以马克思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根基的我国,不得不说选择了一条很有特色的国家指导的三观,而这种特色,相信考过研究生,拜读过辩证法章节的人都能赞叹其修改解释的如此精妙。但我国核心价值观的输出过度依靠官方渠道和强制性学习,自然而然会激起很多人的反弹,如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多种渠道宣传正确的价值观,政府也该多下功夫。日本方面把很多拷问社会的东西拍成动画片,并不是因为要给小孩子看,而是因为日本人把动画和电影,戏曲,歌剧,电视剧一样,是一种艺术作品的载体形式,艺术作品从创作伊始,就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和对社会对世界的思考和观点,取得一定的社会意义,引起人的共鸣和思考,这是艺术作品的最高表现形式,什么时候我们的动画作品也能脱离为了创作而创作改编的怪圈,而是想着实现自己的价值,引发思考和讨论,将是动画领域跨越性一大进步。
单说作品本身,整体制作还是非常精良的,团队也算众星云集,nico唱见96猫为动画贡献了OP,但是个人觉得没有太强的感染力,而缺氧少女(酸欠少女さユり)贡献了非常出色的ED:平行線 也就是本文的背景音乐;因为通篇动画的背景都是十分致郁的,所以在不爽的心情积攒到极致的时候,淡淡的ED前奏响起,酸欠清脆的高音环绕耳边,让积郁的不快得到释放和缓解,感觉和Aimer的あなたに出会わなければ~夏雪冬花~作为《夏雪密会》的ED插入有异曲同工之妙,能将结尾曲和剧情融入一起,达到感情的共鸣,个人觉得非常考验编剧和编曲的能力。并且ED平行線的MV制作也非常出色,在文字的排版和画面的划分上令人赞叹不已,整个MV随便一个截图都是出色的平面设计作品,日本人不经意间透露出的专业性让我非常感慨。人设上面由于是漫画改编的动画,主要还是遵照漫画的形象进行修改,老师还有花火造型上还都是能够满足多数人的喜爱,没有太大的黑点。男主们人设无感,故不做评论。
最后说说剧情吧,一般来说,人渣片的洗白往往伴随着主角悲惨身世的揭露和对社会不公平的抨击,很神奇,这片子并没有着重突出这两点,而是借用“初恋”一词作为洗白的核心,感染力并不强,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大概意义就是讲青春嘛,初恋嘛,谁没有犯错的时候,谁没有迷茫的时候,这些问题终有一天会得到答案。片子中婊子茜的洗白居然也是用一错再错,没有初恋来洗白- -这个解释感觉真心不够,要是国产电视剧,肯定得营造出悲惨的童年啦,社会问题啦之类的。但是,作者不在乎,观众姥爷不在乎- -剧情什么的,能赶得上麦家里的几分钟吸引人?别搞笑了。
你们看着爽就好。
PS:个人还是觉得没有养成正确三观的人最好少看这种片子,省的扭曲三观了将来走向社会以后再被吊打教育一番,浪费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