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机工程学发展中,人机关系的发展变化,阐述其发展趋势。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其正式成为一门学科是从二次大战以来。当时,人们在使用各种高效能的新式武器时,出现了很多人为的事故和错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对人―机系统进行研究,以保证人员和机器的有效配合,降低事故率,从而催生出了这门崭新的交叉性学科。
近年来,有学者将人机工程学的学科内涵加以扩大和延伸,从“人―器物”或“人―用具”的视觉进行研究,重新认识和理解人机工程学的历史发展和渊源。例如,有文献认为: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学科是新兴的,但在人类造物实践和造物历史中,人们就不断在研究如何使用工具以及工具如何适应人。尽管古代没有人机工程学这一名词,但从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最基础问题——人与工具或用具的关系而言,人机工程学的存在如同人类制造工具一样古老。文献提出,尽管人机工程学这门科学直至20 世纪才出现,但早在25 个世纪以前的古希腊,人们已经有意或无意运用相关的规律进行设计活动。通过对一系列古文献和设计实物如日用品、雕塑及建筑材料加工的研究,表明朴素的人机工程学思想与原则,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被提出。
在今天,人机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人和机器以及人和机器的操作界面交互方式为主的领域,这是由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娱乐方式的改进和革命导致的。在当前以手机电脑等互联网终端占据人们主要娱乐和工作时间的基本情况下,以此而进行的研究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2. 产品用户体验在销售中越来越重要,如何看待这一发展趋势。
用户体验是由用户和产品与服务之间各个方面的相互交流所组成的感知体系。更多地被理解成一个模糊和抽象的构造。用户体验模型是一个典型用户对一个系统如何工作的感知或理解的描述。体验模型是从常见的对象、行为或系统中得到的抽象图表或隐喻的视觉表现。

商业环境下产品无非两类(排除政府公益性组织等):
一类:依靠自身实现商业价值;
二类:塑造品牌,社会影响力,为企业相关产品实现商业价值。
总结下来是:商业价值更重要,因为没有商业价值,你产品都活不下去,拿什么谈用户体验呢?

而为什么说产品需要考量用户体验呢?因为用户体验会影响到商业价值,如果我做得不好,你不用,我流量就少,我流量就少,广告就少,收益就少,我就没法养活自己。
所以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是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之间的平衡,而不是单纯的为了一方舍弃另一方。
如何平衡?
1、计算成本,无论是做什么,都要计算成本,如果我在这里做一个功能,使得客单价长了,但是有部分用户流失了,难道就说这个功能不好么?我们应该是算算总体的盈利是涨了还是降了?长远来看有什么影响?流失的用户是核心用户还是那些散户?搞个模型,看看成本收益比再下定论;
2、找到本质原因,用户不喜欢看广告不是说用户就是真心讨厌,而是说你要推就要推有质量的广告,别推啥假广告,烂产品广告;要在适合的时机推,别我看视频看到惊心动魄情节你突然停住来一段广告,要在适合的场景推,别我刚加完班累到要死,想点个夜宵你推个今夜哪里嗨的广告,所以好广告,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场景,大家是愿意看的,别把问题全归咎在广告本身身上;
3、要让你的商品或服务价值对得起用户体验损失的成本,比如说你们家的商品,非得让我先收藏,再转发给朋友,要邀请5名朋友才有资格购买你这个看起来就只值10块钱的商品,我能愿意嘛?这就是价值不值当,这个时候你要么提高商品价值,要么就降价,急功近利的商业模式不长久。
4、要在实现自己商业目标的同时让用户有可控感,比如说你一个广告不能关闭强行让我看完什么意思,我明明关闭了你却要跳转到其他网页什么意思,我都付费去广告了,你还又来广告什么意思?这些除了让用户不爽,还会让用户直接弃用你的产品,除非你有东西是所有其他地方没有的,那你才有这个底气这么“欺负”用户,否则还是让事物在用户的可控范围内,韭菜还是要慢慢割的,对方不觉得疼,你也有收益。

3. 物联网发展对工业设计产生的影响。
设计对象的变化
工业设计的设计对象是批量生产的满足人的生存和生活所需的各种产品。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工业设计为人服务的属性不会改变,但作为设计对象的产品却一直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和传统产品与人信息交互相比,见图1,物联网环
境下的产品具有物-物相连、人-物相连、人-人相连的特点,见图2。与产品进行信息交互的已经不再仅仅是人,也可以是其他的产品。各种产品被物联网赋予了更高的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信息交互能力。因此,原本可能需要人与产品进行信息交互才能完成的工作,很可能大量地被产品与产品间的交互代替。例如:人们在连接电视和DVD 是经常需要进行很多步骤的连接和设置才能完成,而这样的应用在物联网时代不需要人手动进行复杂的操作,只要将电视和DVD 通过数据线连接后,二者自行进行识别和信息交互,完成设置。产品设计过程中,这样的变化需要更多的被关注。
设计方法的变革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来临,工业设计程序和方法也势必受到影响而产生新的变革,传统设计程序的某些环节在物联网环境下可能变得不再高效或适用。传统的工业设计流程包括设计调查与分析、设计构思与评估、结构设计与制造3 个主要阶段。调查分析阶段一般需要对产品用户做面对面的交流,获取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在物联网时代,设计调查可能变得简单,只需要与现有产品通过物联网进行信息交互,可以方便的知道产品何时、何地、如何被使用,且信息的可靠性较之对用户的问卷调查更高。在物联网环境下,设计方案的评估参与评估的方式受地域限制更小,而参与评估的人员范围可以更大。模拟结构设计的快速成型设备可以更智能化的与计算机进行交互,自行完成由数字效果图生成结构手板的过程。
设计工具的变革
新技术出现丰富了工业设计的设计手段。计算机技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程分析、辅助工程制造都已实现并被用于实践,计算机成为工业设计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物联网的建设与实施,可能推动工业设计工具的进一步变革与发展。可以预见的变化包括:面向物联网的各种信息采集技术和传感设备,可直接被作为产品设计调查的工具;物联网环境下,人与计算机的远程交互变得可能,遥控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也自然成为现实。

4. 从旧石器时代起,设计发展与生产基础密不可分,分析新形势下如何促进设计发展。
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强,紧随时代潮流的学科,无论是哪个方向的设计应用,其与生产和制造结合性都很强,制造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可以推动设计的发展,新的材料,新的技术,带来不同的设计风格进步和制造工艺的进步。
好的产品不仅仅是造型的优异,更是多方面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一件优秀的产品应该材料好,造型好,色彩搭配合理,人机交互优秀。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才能共同构建好的产品用户体验,生产工艺的进步不仅仅依靠核心厂商的研发,还要依靠下游供应商企业的技术研发,在当前分工细致的新制造业情境下,不同的零部件来自于不同的生产厂商,有些厂商或许只做细分之下的少量产品,此时就需要在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起合作与反馈的关系,设计与生产是相互博弈的,前沿的设计与大胆的造型或许先有技术难以生产,但可以为未来的制造业发展指明方向,带动下游企业的研发与进步,中国的显示屏企业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手机造型陷入同质化,难以拉开差距创造卖点的时候,以三星,LG,以及国内的京东方天马等企业投入巨资研发柔性屏幕和AMOLED屏幕,为手机市场带来的多种差异化的现实体验,为手机的设计带来更多的可能,进而诞生出像三星note6edge,iphonex 努比亚X等曲面屏全面屏以及双屏手机。
侧面验证了中国制造业的进步带动了中国设计的发展,中国设计的进步也同时推动了中国制造向更高层次迈进。所以,设计与生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互相促进,互相进步。

5. 人机研究的图标?分析其重要程度及之间的关系。
随着交互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界面从早期的命令行界面向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多媒体界面、虚拟现实以及多通道用户界面方向发展[1],目前,GUI仍然是人机交互界面的主流形式。GUI中的图标即可以表示文件、程序等对象或打印、复制/粘贴等操作,也可以表示颜色、渐变填充等对象属性或关键的系统警告和错误等[2]。图标具有能够跨越语言障碍、有效降低用户的认知和记忆负担、比文本更容易回想和识别、降低界面复杂度以及美化界面等优点,因此成为GUI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标是用户与包括计算机在内的各种机器、系统进行交互的重要方式[3],其本质功能是传递信息。因此,能否正确理解图标的含义关系着人与机器或人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能否顺利实现。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软件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快,客观上决定了图标无法像公共信息标志一样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理解度测试。而长期以来,设计人员把图标设计当作是纯粹的图形设计,往往过分追求图标的美观而忽视了其传达信息的本质,界面评估人员则用评价艺术设计作品的方式和理念来评价图标的优劣。以上情况导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看不懂或找不到图标的情况经常发生,给用户的交互过程带来了极大的挫败感,有时甚至会带来错误的操作行为而导致严重后果。因此,研究影响图标认知理解的相关因素,不仅能为设计师设计图标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也能为交互过程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6. 人性化设计观念的实质。
人性化设计是当代产品设计的一个新趋势,是对人的身心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尊重与满足。具体来讲,人性化设计就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人性与技术、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使产品具备趣味与活力,给人以质量、安全、合理、方便、可靠、舒适的享受。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为了体现人性化特点,设计师常常需要根据产品本身设计要求赋予其独特的形式与功能,让产品富有情感、个性和生命,具备品格属性。一般而言,影响产品人性化的因素主要有动机因素、形式因素、环境因素、文化因素、人机因素等方面。动机因素,即以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形式因素,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都要进行一定的形式因素的分析;环境因素,即气候变暖、洪水泛滥、空气污染、水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等,使得环保成了全球的共同话题,也成为了产品设计的方向;文化因素,文化是一种无形的产物,是产品设计用来宣传地区性文化的重要方面;人机因素,即产品外型形式与人机工程自然而然地结合一起。只有具备了这些因素,才能使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众多需求。
“产品在本质上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各方面需要服务的工具” ,即产品是为人服务的,产品设计必须以人为中心。人性化设计反映了为人设计的本质特征。设计的主体是人,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它既包括生理尺度,又包括心理尺度,而心理尺度的满足是通过人性化设计得以实现的。人性化设计不但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和完善人的人性和人格,促进人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本文隶属于杂文分享系列文章,把本人曾经写过的文章从博客重新发出,留个纪念,不要让它们在电脑里吃灰,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