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距离上一篇blog文章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了,总想写点什么,却又不知从何下笔,絮絮叨叨说一些想法吧。
这个月工作比较清闲,只是处理一些闲杂事务和遗留问题,闲则思变吧,想着去学学hololens,买了课程,还没看,惰性不低。
越了解,越失望,其实如此,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很多鼓吹AR的事情,本认为快到风口,但实际上大家都清楚,看过教程之后,似乎对于hololens的运作原理有了一点理解,unity是很重要的交互工具,对于房间的扫描和深度数据+图像识别是执行交互的根基,想要与第三方物体发生互动,可能还需要能够主动给予hololens输入信号的物联网芯片或者对整个需要互动的物体的图像识别能力达到很高的层级,
AR交互的根本概念其实就是一个  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可视化展现的过程,微软在宣传片中已经很好的畅想了未来hololens的使用情境,hololens梦想是扮演互联网信息终端的最终形态,但感觉说实在的,目前技术离梦想还很遥远,很遥远……
苹果和谷歌入局之后,估计MR行业会诸注入一大笔新鲜血液,但正如智能手机普及之路一样,让手机行业放低门槛,推向世界的,不是靠研究所里那些高大上的程序猿和产品经理,不是靠实验室里的科学家,靠的是广深无数家山寨小厂,供应链厂商,以及吸着有害气体,跑着肮脏车间,在满是老鼠蟑螂办公室里办公的那些小员工和身披大金链子一眼只看利润和市场的土老板。感谢他们让产品的单价降到了足够低,门槛足够低。接下来,还要感谢那些各国地下室,车库里的那些充满着激情的geek,他们让产品更具可玩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不断的推进产品向终极形态完善,向终极形态进化。
所以,还是重申老问题,降低入局门槛,提高可玩性和实用价值,是通向产业发展的唯一途径,是走向风口的必经之路。

——alan / www.gongyeshej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