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c Leap首次对外讲述产品演化过程
日前,在一年一度的 GDC 大会上,Magic Leap 首次对外展示了自 2014 年至今他们所研发的一系列迭代原型机。随着 2017 年 12 月底他们在官网上公布产品渲染图,这家公司也开始慢慢地告诉外界,从 2010 年公司成立后,他们到底在做些什么,也更直观地告诉大家,多笔巨额融资到底用在了哪儿。
原文来源:雷锋网
隐者艾伦的技术博客
日前,在一年一度的 GDC 大会上,Magic Leap 首次对外展示了自 2014 年至今他们所研发的一系列迭代原型机。随着 2017 年 12 月底他们在官网上公布产品渲染图,这家公司也开始慢慢地告诉外界,从 2010 年公司成立后,他们到底在做些什么,也更直观地告诉大家,多笔巨额融资到底用在了哪儿。
原文来源:雷锋网
图片来自于LUMUS官网
上回年初的时候我表示了对AR技术未来前景的决心:https://www.gongyesheji.org/?p=581,并且指出了一些AR技术面临的瓶颈:而这次我们来讲一下MR技术所实现的原理。
AR/MR | VR | |
技术瓶颈 | 用于显示的光场镜片成本很高,生产厂商较少。技术不成熟 | 显示屏幕精度低(相对于人眼需求),显示效果极差,造成沉浸感不佳 |
续航时间很短,电池不给力 | 对电脑性能要求极高,需要对360度空间场景进行实时计算 | |
摄像头拾取真实世界空间位置会有错误,不是完全准确 | 需要连线,现有技术下无线带宽无法满足显示需求。对于自由移动有所限制 | |
集成度较低,设备整体偏大 | 设备庞大并且沉重,佩戴不便 | |
芯片计算能力弱,无法满足ar的实时运算需求 | 戴久了会造成眩晕,不适等情况 | |
画面有拖影,初代技术,沉浸感不足 | 软件游戏比较少 | |
设备昂贵,新兴产品没有配套完整产业链,成本很高 | 只能进入虚拟世界,无法与真实世界互动 | |
软件稀少,开发者少 | ||
视野狭窄,受限于镜片显示区域限制导致画面无法覆盖整个视野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