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论坛的衰败和互联网用户心理的变化

最近这几年是移动互联网深入基层,深入渗透进了这个国家广大人民群众的一段时间,这个原因有很多,第一是智能手机和微信的持续渗透,第二支付宝的扫码领红包可以说是带动了很多新用户的加入,虽然是小恩小惠的几毛几分钱,但是大家还是乐于薅羊毛的。包括移动支付的便利性和信息在我们国家的传播速度快都是移动互联网渗透的主要原因之一。总之,这几年我国的互联网渗透率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较为领先的。

贸易战当前,中美社会状态的一些对比心得

站长最近因为有事情去了一趟美国,一路除了看看风景,主要就是观察美国社会和美国的基础设施,制造业,零售业和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服务,对比对比国内的相关行业,分析一下两个国家的前景和未来,最近这一年,也去了东三省这些发展比较慢的地区,也去了北上广深这些发达地区和城市,走南闯北看了一圈,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中国2030(未完待续)2020.07.23更

题外话: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呢,一方面是朋友问我关于未来交通方式的一个畅想,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想把我对未来的一种思考来写出来,梳理一下。阿西莫夫在《基地》系列小说中提出来一种叫做心理史学的学问,令我印象深刻并牢记在心。另一方面,三体中章北海对于人类发展的预判,艾AA对于未来预判导致的严重后果等等。。。(剧透会被打死,还是算了)都指向了一个事情,就是通过对于过去,对于现实的一个分析,对科技发展进步的速度,对科技应用的速度进行分析,可以更好的,更准确的预测未来的一个趋势。比如叶永烈先生所著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在1960年左右这个年代,就已经预测了很多现实中会发生的事情,这和叶永烈先生优秀的科学素养和幻想,分析能力是分不开的。科幻存在的一个意义就是指示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我写下这篇中国2030,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不一样的思路。

站长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些看法

2017年8月7日,阅读geekpark对话李志飞有感。 现实世界秩序中,人们对于黑箱是十分反感并恐惧的,政府,企业,人与人之间,存在黑箱,即是信任崩塌的开始。但人机之间不一样,我们对机器的印象停留在给予指令,机器给予固定反馈的固有思路上,也就是说,如果机器给予的反馈是固定的,我们不会有什么惊喜和好……

hololens的再认识

转眼间,距离上一篇blog文章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了,总想写点什么,却又不知从何下笔,絮絮叨叨说一些想法吧。 这个月工作比较清闲,只是处理一些闲杂事务和遗留问题,闲则思变吧,想着去学学hololens,买了课程,还没看,惰性不低。 越了解,越失望,其实如此,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很多鼓吹AR的事情,本认为……

【置顶文章】简要介绍AR、MR原理,畅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解决办法。

图片来自于LUMUS官网
上回年初的时候我表示了对AR技术未来前景的决心:https://www.gongyesheji.org/?p=581,并且指出了一些AR技术面临的瓶颈:而这次我们来讲一下MR技术所实现的原理。

AR/MR VR
技术瓶颈 用于显示的光场镜片成本很高,生产厂商较少。技术不成熟 显示屏幕精度低(相对于人眼需求),显示效果极差,造成沉浸感不佳
续航时间很短,电池不给力 对电脑性能要求极高,需要对360度空间场景进行实时计算
摄像头拾取真实世界空间位置会有错误,不是完全准确 需要连线,现有技术下无线带宽无法满足显示需求。对于自由移动有所限制
集成度较低,设备整体偏大 设备庞大并且沉重,佩戴不便
芯片计算能力弱,无法满足ar的实时运算需求 戴久了会造成眩晕,不适等情况
画面有拖影,初代技术,沉浸感不足 软件游戏比较少
设备昂贵,新兴产品没有配套完整产业链,成本很高 只能进入虚拟世界,无法与真实世界互动
软件稀少,开发者少
视野狭窄,受限于镜片显示区域限制导致画面无法覆盖整个视野区域

聊聊工业设计教育中的误区与弊病

马上,我就要工作一年了,从刚刚实习时候的懵懂无知,到现在已经可以独立规划项目时间,独立负责不少设计任务,也算是成长不少,本文的目的在于明确个人在接受设计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本校的弊病,也可能是全国多数设计院校的一种通病。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够给在校的学弟学妹一丝警醒,更好的转变自己的观念,尽快从象牙塔中的“设计师”到真正的设计师。

= =新生活的开始

嘛,前段时间也是换了下工作,投简历,应聘,找房子,租房子,锅碗瓢盆购入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体验到了 突然发现还是自己租房子舒服啊,所谓的在厂子里包吃住只是让你能多干活罢了,如果有机会租房子,自己在家住还是比较自由并且能够有时间提高自己去学习新知识的。 具体内容就不细说了,俗话说的好,第一份工作都干不长……